股票配资哪种品牌好 周总理老朋友黄春谷,1974年回国,带回来一件礼物勾起总理回忆

发布日期:2025-01-07 15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98

股票配资哪种品牌好 周总理老朋友黄春谷,1974年回国,带回来一件礼物勾起总理回忆

前言

世纪老人冰心在谈到周总理同朋友的友谊时,曾有过这样一句话:

“我所见过的和周恩来总理有所接触的人,无不感受到总理对他们都是特别的关心和爱护,这并不奇怪,周总理是亘古以来付出的爱最多,而接受的爱也最多的人。”

周总理与朋友交往,总是竭尽全力,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。

黄春谷夫妇其人?

1974年5月,美籍华人黄春谷夫妇到北京旅游。

得益于中美之间逐步缓和的关系,许多在美国的华人纷纷回到了祖国,饱览祖国大好河山。

相比于杨振宁、李政道这样的大科学家,黄春谷夫妇似乎并不显山露水,他们家在檀香山经营着一家杂货店。

展开剩余93%

就在回国以后不久,黄春谷对接待人员说:

“1913年到1917年,我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,和周恩来是同学,那时周恩来还有个名字叫周翔宇,如果方便,我想见见这位老同学。”

面对黄春谷的请求,工作人员大感意外。

周总理那时的身体情况已经不是很好,每日要接受治疗,国务院的不少工作,已经都由担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负责。

5月6日,塞内加尔总统桑戈尔抵京;5月11日,巴基斯坦总统布托抵京;5月17日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抵京……

因为周总理在国内外崇高的威望,许多外宾来到中国后,都渴望同周总理见一面。但因为身体的关系,只能全部拒绝。

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,对他们想要见总理的想法表示了歉意:

“周恩来总理年事已高,身体不好,医生让他尽量减少外事活动。”

外国记者也做了相应的报道。

不过出乎预料的是,当周总理接到黄春谷写来的信后,最终还是决定见他们一面,不仅如此,还要专程宴请他们。

1974年5月20日下午,原周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打电话通知熊向晖:

“总理今晚7时要宴请黄春谷夫妇,命你参加。”

熊向晖心头大感诧异,甚至一度不理解,病中的总理为什么要宴请黄春谷夫妇呢?

等到见到周总理以后,一切的谜题就都揭开了。

“本来是不打算见黄春谷,但看到他写给我的问候信,叫我翔宇吾弟,是老同学的口气,不落俗套,我很欣赏,决定还是见见他,既然见他,也就见见他的夫人,如果他在信里叫我总理,写些恭维的话,我就不见了。”

周总理简单的同熊向晖、罗青长谈了一点工作上的问题,这时陪同人员引导黄春谷夫妇走进了会客室,周总理立即起身迎接,握手致意:

“老同学!57年不见了!我们都老了!”

说着周总理又转头问候黄春谷夫人:

“春谷兄比我大几岁,我怎么称呼你呢?就叫你黄大嫂吧。”

两位老同学牵着手并肩坐在沙发上,谈及当年的往事,不由得一阵唏嘘。两人聊了一会儿后,黄春谷似乎是想起了什么,伸手从皮夹里取出了五张照片,一张一张并排放在茶几上。

“57年前的东西全丢了,只有这5张照片舍不得丢,现在送给你做纪念。”

周总理拿起照片,一张一张细致地看,似乎勾起了深入记忆的回忆,这五张照片,实际上是五张剧照,上面男女演员都穿着民国初年的服装,黄春谷拿起一张剧照问周总理:“还记得这出戏的名目吗?”周总理看了笑了笑说道:“这是《一元钱》。”

说话间,周总理指着照片向身边人介绍:“这是《恩怨缘》、《华娥传》、《仇大娘》、《一念差》……”

在周总理的记忆深处,对这些照片都不陌生,一旁的熊向晖却迷糊了,这是什么时候的剧照,黄春谷笑着解释:

“1915年10月,南开学校举行建校11周年庆祝会,事先几位同学商量,在庆祝会上演一出新剧,——你们现在叫话剧,翔宇多才多艺,大家请他编剧、导演、还请他扮演女主角。这出戏就叫《一元钱》,很受欢迎,以后又编演了几出。”

听到黄春谷谈起过去的往事,周总理的脸上也浮现出笑意:

“当时封建思想很中,女同学不演戏,有的不愿,有的不敢,戏里的女角只好由男同学演。那年我17岁,还不知道马克思主义,想用新剧感化社会,这当然办不到。”

周总理和黄春谷看着这些照片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葱岁月,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,但周总理依然记得剧照中一些其他扮演者同学的名字。

“以校为家,以同学为兄弟”

周恩来好交朋友是出了名的。这和周恩来幼年时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。

1910年春,年仅12岁的周恩来随同三伯父周贻谦自江苏淮安顺大运河北上,落脚到东北铁岭去求学。

东北三年的求学经历,给周恩来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,但不可避免的,周恩来要遭遇人生之中成长的一些经历。

周恩来到东北读书时,因为南方口音很重,时常遭到同学嘲笑,加上幼年时离家的经历,不可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,环绕在父母膝下,一些大龄的同学时常欺负,不仅仅取笑,有时还要动手打他。

就这样过了几个月这样的生活,幼年时的周恩来想了个好办法,那就是广交朋友。

多和瘦弱的同学相处,出入也在一起,这样就算再有大同学来欺辱,也能保证自己人多势众,避免被欺负。

能够团结大多数人,是周恩来最大的特点。事实上他也一直将这个习惯贯彻始终。

周恩来更早比别人了解朋友的重要性。

周恩来来到天津南开学校读书后,在学校写了一篇文章《爱国必先合群论》,讲了交朋友的重要性,入学的第二年就和同学发起成立了“敬业乐群会”,这个学会的会员后来猛增至280多人,占全校师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。

从南开学校毕业以后,《同学录》中对周恩来有过这样一番评价:

“君性温和诚实,最富于情感,挚于友谊,凡朋友及公益事,无不尽力。”

从求学阶段,周恩来就养成了好交朋友的习惯,一直到后来投身革命,每到一地,都有大批的朋友,而且是终身不忘的友谊。

奇名强调,个股的杀跌还未结束,市场需要经历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,才能真正展开牛市。他坚定地认为当前市场仍处于牛市初期,但这波牛市与历史上的牛市不同,不会出现齐涨共跌的现象。短期来看,大票的回调暂时告一段落,但是小票的杀跌还未结束。

周恩来始终能够做到想人之所想,帮人之所帮。

1949年4月21日,毛主席、朱老总下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过长江。

国共和谈破裂,作为代表的张治中几次三番欲告辞离去,周恩来始终不许,不仅言辞恳切请他留下,还帮他从南京将家眷都接来北平。

“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了,今天不能再对不起你了。”

《同学录》中提及周恩来“凡朋友及公益事,无不尽力”,其中“公益事”中,莫过于对南开新剧团的投入。

南开学校是中国最早开拓校园戏剧的学校,和校长张伯苓的教导不无关系。张伯苓是中国最早倡导校园戏剧的,早在办学之初就曾提出:“教育一事,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,要德智体美四育并进而不偏废。”

1909年(清宣统元年),张伯苓校长自编自导自演了三幕戏剧《用非所学》,奠定了南开戏剧的风潮,此后南开每年都要编写戏剧,1914年,南开在校长张伯苓的倡议下,成立了“南开新剧团”,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业余文艺团体。

源于良好的教育以及性格上的习惯,周恩来一入校便积极投身南开戏剧社的工作。

1914年11月17日下午,南开新剧团在学校召开成立大会,虽然仅仅只是草创,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共划分了四个部:编纂部、演作部、布景部、审定部。公举职员团长一人,各部正副部长各一人,庶务兼会计二人,书记二人。

时趾周、张彭春分别当选为正负团长,华午晴与周恩来分别担任布景部的正副部长。马千里、黄春谷担任演作部的正副部长。

主要的成员中包括尹劭询、伉鼐如、陈钢、施奎龄、王祜辰、曾中毅、吴国桢、梅贻琳、张平群等

尽管这些在我们现在看来,似乎都是学业以外的事情,但大家都对新剧团的工作十分上心,周恩来也是如此。

据与周恩来同届的校友黄钰生回忆当时剧团新剧的布景设计时称:

“或由学生动手制作,或聘请外边工人师傅来绘制。逼真考究,引人入胜……由于周恩来同志担任布景部的负责人,所以他为新剧团的布景装置很下过一些功夫。”

那时候华午晴虽然担任的是布景部的部长,但他负责教务工作,其他具体的细务全部都由周恩来负责,那时的南开新剧的编写,布景就已经全部采取了写实的风格。

更令人难忘的是,周恩来那时在南开新剧团,自己还负责登台演出,因为长相俊秀,常常反串扮演女角。

周恩来第一次扮演女角,还是在新剧团成立之前。

1914年10月,南开学校举行十周年校庆,按照惯例要表演一出新戏《恩怨缘》,因为那时候社会风气尚不开放,男女生并不同校,恰逢当时剧中有个女角色无人出演,周恩来便自告奋勇登台演出,扮演了剧中人烧香妇。

有了这第一次的经历,周恩来反串表演女角更加得心应手,在南开学校求学这一段时间,周恩来参与了七部新剧的演出,其中至少又六次是扮演女角,除了在《一念差》中表演李公子是唯一的一次男主角。

黄春谷在时隔多年以后,还收藏着这些剧照,可见这些戏剧在他心里留下的印象应当是非常深刻。

比如《仇大娘》中,周恩来反串饰演蕙娘,这出戏是根据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改编而来的。

比如《华娥传》,华娥传实际上是南开一出比较老的戏剧,第一次上演时周恩来尚未入校,第二次重新编排演出是在1916年2月寒假期间,这一次周恩来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女主角。

1915年11月17日,新剧团为了庆祝建校十一周年,上演了一处新的戏剧《一元钱》,周恩来在其中反串饰演孙思富之女孙慧娟。

《一元钱》的故事讲述的是,赵家的老主人赵凯古道热肠,曾不计报酬的资助朋友孙思富,然而赵凯病故以后,其子赵平不思打理家业,家道日渐中落,赵平某一日幡然醒悟,羞愧难当离家出走,留下寡母与幼弟艰难度日。

赵氏寡母幼弟艰难生存不得,遂打算投奔当年赵凯的老友孙思富,孙思富早已富甲一方,却为富不仁,见利忘义,见赵氏母子投奔,竟然以一元钱打发,幸得孙思富的女儿孙慧娟贤明打赌,在母亲帮助下悄悄资助赵氏母子。赵平经商累积巨富后,终于与母亲幼弟重逢,孙思富因为富不仁而吃官司,赵平感念其女恩惠,施以援手,两家事后重归于好。

《一元钱》这部剧本身就带有移风易俗的特点,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空前的,以至于南开后来几次编排重新演出,1926年10月22日,《大公报》刊载评论文章称:

“天津人说天津话的社会写实剧确实是很好的”

1916年9月,周恩来在南开校刊《南风》杂志上,发表了《吾校新剧观》,原定该文刊载四个部分,但实际只发表了两个部分,即“新剧之功效”和“新剧之派别”。全文四千余字洋洋洒洒,除了讲述南开剧运的整个过程,还理论联系实际,深入探讨了新剧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,鼓励现实题材的创作。

也或许是因为这个缘分,周恩来后来十分重视话剧的创作,无论是在抗战时期,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,周恩来始终坚持话剧对于现实有着指导意义。

周恩来从日本留学归来后,在天津领导学生运动,因此而结识了邓颖超。那时的邓颖超还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,并担任爱国同志会的演讲队长。尽管那时两人见面还不是很多,但对彼此都有一定的好感。

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是,周恩来曾指导邓颖超表演过话剧,那时邓颖超的学校没有男同学,于是她就反串扮演男角色。

起初两人都没有往恋情方向上考虑,但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以后,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,并因共同的革命志向而走到了一起。

“老同学周恩来总理是吾的同学及世界的好榜样”

周总理与黄春谷看着照片,一起追忆着过去的往事。

“是不是边吃边谈?”

罗青长走过来小心提醒了一句。两人这才从怀念过去的氛围中醒了过来。

“对不起,我只顾同春谷兄‘弹老弦’,几乎忘了请黄大嫂吃便饭,好,咱们现在就去餐厅。”

周总理这次请黄春谷吃饭,也是属于临时安排,当然老友之间简单的一次便宴,周总理并没有安排得很复杂,黄春谷夫妇走到餐桌边时,就已经发现餐桌上没人安排了一把汤勺,两副刀叉。

“今晚请春谷兄、黄大嫂吃西餐。没有预先准备,临时点菜,从菜谱上选自己爱吃的点,就找他们的安排,每人一汤两菜,现在外国朋友来的多,许多人愿意吃中国菜,也有人不习惯,我要试试他们的西餐做的怎么样?”

上菜前,周总理对餐厅的服务员嘱咐了一句:

“平常怎么做就怎么做,菜量不要太多,够吃就行,不够可以添,不要吃不完剩下,造成浪费。”

整个聊天的氛围轻松愉快,吃完饭以后,周总理主动提议照相,这次会面的时间并不长,但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。

说起来南开学校自校长张伯苓倡议建立以来,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知名的学校,即便是到了今天,在教育界依然有着难以企及的影响力。在周恩来的人生成长道路上,南开学校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
1951年2月,周恩来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母校深情地说:

“感谢母校对我的教育。没有疑问,那时受到的是资产阶级教育,但我也学到了一些知识,锻炼了办事的能力。”

黄春谷对南开学校也怀有深厚的情感,早在周恩来来之前,黄春谷就与同学们发起成立了“青年会”,在南开求学的许多年的时间里,他与周恩来因为共同的理想和志愿,逐渐的成为至交好友,随着岁月的逝去,这份情感始终不曾变化过。

1979年11月2日,黄春谷再回母校南开学校,顿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,黄春谷再回南开后,还就毕业六十四年专门题词纪念:

“六十四年前毕业,今回母校气象一新,中国教育的大进步……老同学周恩来总理是吾的同学及世界的好榜样。周总理为革命牺牲永垂”

南开精神的形成,得益于两个方面。

一是以严修、张伯苓为代表的学校行政领导的力量;一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革命进步力量。

“今天我以校为荣,明天校以我为荣”

一代又一代的南开人在先哲的带领下股票配资哪种品牌好,锲而不舍,共同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着。

发布于:天津市